熊希齡,中華第一任內閣總理 |
來源:張家界旅游網(wǎng) | 作者:佚名 | 編輯:m.opoarch.com | 訪問次數(shù):次 |
|
 熊希齡,字秉三,人稱熊鳳凰。公元1870年7月23日生于鳳凰縣北門文星街熊家巷。
熊希齡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改革家和社會活動家,造福于人類的實業(yè)家,創(chuàng)辦了數(shù)以百計學堂的教育家,發(fā)揚人道主義的慈善家。他是中國第一任內閣總理,為國家和人民做過很多好事,受到了后代的好評。
我們敬愛的周總理生前曾說過:“熊希齡是做過許多好事的。香山慈幼院是熊希齡創(chuàng)辦的,曾教養(yǎng)了數(shù)千孤苦的兒童,因為他是湖南鳳凰人,所以人們尊稱他為熊鳳凰!80年代初期,黨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視察湘西時指出:“湘西是有人才的,熊希齡就是一個。鳳凰縣不簡單,中國第一任內閣總理出在鳳凰叫熊希齡。熊希齡有湖南神童之稱,他組織的內閣被稱為人才內閣。”熊希齡自幼聰明,五六歲時已露鋒芒!度纸(jīng)》、《百家姓》只幾天功夫就能背熟,對詩文相當精通。老師為考學生,以“栽數(shù)盆花,探春秋消息”為上聯(lián),要學生答對,唯希齡巧趣下:“鑿一池水,窺天地盈虛!崩蠋熧潎@希齡是“今天桃李芬芳,明日社會棟梁”。從此,小希被譽為“湖南神童”。
希齡于1889年19歲時中進士,1891年21歲時考中翰林,與張謇同榜。光緒帝在他的考卷上批道:“筆搖五岳,氣行全球,橫五大洲,杰作也!1894年希齡回到湖南,積極參加維新變革。創(chuàng)辦了湖南時務學堂并任《時務報》的總編。1903年,希齡33歲到常德辦起了西路優(yōu)級師范學校,培養(yǎng)了桃源宋教仁,臨澧林伯渠等一批高材生。
1904年,希齡赴日本考察教育及商業(yè)情況,1905年又去歐美等國家考察經(jīng)濟發(fā)展情,他受教育頗深,回國后到醴陵組織起了瓷業(yè)公司,并創(chuàng)辦了瓷業(yè)學堂,為后來醴陵瓷業(yè)出世界作出了貢獻。
1912年元旦,中華民國成立,希齡擔任了財政總長,接著又改任了熱河省都統(tǒng)職務。
1913年,北洋軍伐和進步黨人士一致推選熊為政府內閣總理兼財政總長,熊組織起了當時一批有影響的社會名流,如司法、交通、教育、外交等部門的總長,人們稱熊的內閣為“第一人才內閣”。但沒到半年時間,熊等識破了袁世凱企圖復辟帝制的陰謀,毅然辭去了內閣總理和財政總長的職務,回到了原籍湘西鳳凰,擔任了湘西宣慰使職務。從此,熊希齡全部精力投入了社會慈善福利救濟事業(yè)。1917年,他督辦河北水災救濟事,救濟災民幾百萬人。
1920年,希齡創(chuàng)辦了香山慈幼院,并任院長。通過慈善、教育,培養(yǎng)了成千上萬的孤兒,之成為了國家有用之才。
1926年北伐勝利,國民政府成立,熊希齡被推選為賑務委員會委員,華北賑災糾察主任。
1937年7月7日,蘆溝橋事變后,上海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,他由北京奔赴上海,積極參加抗日斗爭,擔任了世界紅十字會會長和上海慈善團體聯(lián)合救災會副委員長,辦起了街道教育社,積極為4所醫(yī)院的6000多名傷病員,8個收容所的2萬難民籌措經(jīng)費,幫助他們治病救災。
1938年元月3日,熊希齡終因憂國憂民,積勞成疾,患腦溢血病逝于香港,享年68歲,國民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儀式,葬入了香港萬國公墓。 |
相關文章 |
|
我要說兩句 |
|
|
|
|
熱門線路推薦 |
|
|
|
|
|
|
|
聯(lián)系我們 |
湖南西部(張家界)中國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
旅行社許可證號:L-HUN-08017
手機/微信: 13307447877
E-mail: zjjxs@qq.com
地址:湖南張家界市永定區(qū)華天城鉑金公寓六樓 |
|
|